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读小说 > 医步青云 > 103 不一样的试题

103 不一样的试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是小明的爷爷那了一块传家玉佩让小明拿到市场上去卖,并且告诉小明这块玉佩只卖50两银子,于是小明便拿了玉佩到市场上去卖,结果有甲乙丙三个人同时看中了这块玉佩,且都想要买下它,这下小明有些为难了,玉佩只有一块,但是却有三个人想要买它,这让小明不知道卖给谁好了。最后还是三个想要买玉佩的人想了一个办法,办法是甲乙丙三人一人给小明二十两银子总计六十两纹银将这块玉佩买下,小明拿了银子走人,至于剩下的事情由甲乙丙三人再行讨论。

小明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而且还可以多拿十两银子,于是便愉快地接受了三人的建议,拿过了甲乙丙三人各递过来的二十两纹银,三人总计六十两银子,将玉佩交给三人后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可是小明回家将这事儿跟爷爷说了以后,反而挨了爷爷的揍。小明爷爷说做人要有诚信,既然说了是五十两,那就要五十两卖出去,小明的爷爷留下了五十两银子后,将多余出来的十两银子拿出来给了小明,要他给甲乙丙三人退回去,小明无奈,只有怏怏而去。

回去退钱的路上,小明自个想了一下,他发现如果把十两银子平均退还给甲乙丙的话,却是怎么也退不平均的。

一两银子就是一贯钱,而一贯钱呢有等于一千钱,十两银子那就是一万钱,若果平均退还给甲乙丙三人的话,那就是没人三千三百三十三钱三厘三毫钱,十两银子平均退还给三个人是不可能的,结果小明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冲这十两银子之中拿出了四两银子给爷爷买了一壶好酒。这样的话十两银子去掉四两便只剩下六两银子了,甲乙丙三人正好一人退二两银子。

让自己为难的问题被自己的办法解决,小明便跑去找了甲乙丙三人,每人退还给他们二两银子,甲乙丙每人原先给了小明二十两银子,如今小明每人又退还了他们二两银子,这样算来他们也就是相当于每人用了十八两银子来买这玉佩。

但是事情到了这里,问题也就出来了。如果甲乙丙三个人,每人是用了十八两银子去买玉佩的话,那么三个十八两加起来就是五十四两银子,再加上小明买那壶好酒用掉的四两银子的话,五十四两加上四两,就是五十八两。但是,甲乙丙三人可是总共给了小明六十两银子的,而现在算来却是只有五十八两银子,那少掉的二两银子,跑哪去了呢?

“是啊,那少掉的二两银子,到底跑哪里去了呢?”

胡飞看完题目也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接着便将这个题目在仔仔细细地从第一个字看到了最后一个字,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还好胡飞也是学过算数的,接下来他又不死心地将将所有账目再次照着题目上的算法,仔细算了数遍,结果还是毫无问题,算来算去怎么都是少了二两银子,这可让他挠头了。

胡飞也没有过多的留意这些竞争者,自个儿这会儿已经开考了,而他们不过刚刚过来而已,不论他们应聘的职位是否和自己有冲突,至少自个儿已经先行一步了不是?看看试卷上费尽心机才答出的两道题目,胡飞心里稍稍有了些成就感。

孙平步举行这样的试题考验其实和科举的模式是差不多的,但,内容上就完全不同了。

“科举”从总体上来说,有利有弊。就华夏的历史上来说,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

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

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掌权的统治。

而且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大概由宋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已经开始陷入僵化,几乎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就可通过。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